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The English-Language Press in China, 1827–1974
探索英文报刊怎样为观察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窗口
中国的英文报刊最早始于1827年《广州纪事报》(Canton Register)的创办,随后逐渐出现在其他城市,其中大部分是通商口岸。香港、上海、威海、天津、北京、汉口、重庆、成都等地都曾有英文报刊发行。这套档案库包含近25种在中国出版发行的英文报纸和期刊,跨越150多年的时间,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起义、辛亥革命、军阀割据、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
关于该档案库
在19世纪20年代,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对华贸易,公司驻澳门和广州的员工和代理人在极为严格的、旨在限制外国人在华影响力的“广州贸易体系”下开展他们的业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广州纪事报》于1827年在广州创办,以填补贸易信息的缺口,标志着英语新闻业在中国沿海的起步。
1842年《南京条约》及后续多个条约的签订,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作为英国殖民地并开放了许多其他中国沿海和内陆城市作为与西方开展贸易的通商口岸。跟随着英国政府代表、商人和传教士的脚步,英语新闻业也来到了香港、上海、威海、天津、北京和成都等地。
该档案库中收录的二十五种英文报纸和期刊中的大部分都由英方创办和管理。然而,中国地方企业家、精英人士和政治力量,包括20世纪20年代后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也都曾在英文报刊(例如《中国呼声》和《北平时事日报》)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整体上,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报刊在这几座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外国人社区及中国本地社会中间呈现出不同的观点、声音和评论,涉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策、传教士、通商口岸的地方政府、中国国内社会和政治进步及经济前景等。
该档案库的价值
- 史无前例:这是原发行于香港、澳门和中国其他城市的珍稀历史英文报刊目前唯一的大型数字化典藏。
- 跨学科覆盖:学者开展英国殖民主义和半殖民主义、中国通商口岸、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国际关系史及英语新闻业在华历史等领域教学和研究的一套宝贵资源。
- 学术吸引力:满足对英文文献资料的需求,支持多种研究主题,例如亚洲社会、文化、政治和贸易,以及亚洲与西方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的交流互动等。
- 主题包括:中国近代史、大英帝国、亚洲的殖民主义和半殖民主义、通商口岸和非正式帝国、新闻史。
更多详情
学科领域覆盖
- 亚洲研究
- 中国研究
- 殖民主义
- 历史